亲亲宝贝育儿网为广大婴幼儿父母提供权威科学的母婴育儿知识

爬500个小时才走!不要小看爬行对宝宝的影响,效果还是挺明显的_孩子_时间_

母婴育儿 2024-06-18 浏览(340) 评论(0)
- N +

导读:每次世界卫生组织、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机构发布育儿指南,都强调婴儿经历爬行后学会走路的重要性。正如美国儿科学会公布的一项研究结论,宝宝爬行越频繁,大脑发育越好!

“妈妈,你怎么让奇奇又学会走路了?让他适应爬行一段时间不好吗?”看到婆婆偷偷帮六个多月大的儿子齐琦学走路,小乐又无奈又气愤。

因为婆婆做出这一举动的初衷,是为了看到楼下的莫阿姨炫耀自己的孙子没有经历过爬行。她从六个月开始学走路,八个月就能一个人走一段路了,这可让老人羡慕的“碎”了。

本来小乐劝不动婆婆,还特意在带儿子体检的时候请婆婆帮忙劝。

然而,第二天婆婆带着奇奇去莫阿姨家做客时,却听到对方劝她“我妞妞没毛病”、“医生好吓人”、“小孩子再学爬走路都是浪费时间”。她又感动了,于是经常在儿子儿媳上班不在家的时候偷偷教孙子走路。

当小乐和老伴还在为如何说服婆婆发愁的时候,老人已经不执着于教孙子走路了。正如老人所说:“我不敢不听医生的劝告。妞妞居然有O型腿,现在要定期去医院矫正!”

问了原因才知道,妞妞变成了O型腿,是因为到了要爬行的时候,他直接学会了走路,伤了他还没有发育好的腿,甚至造成了腿和感官的轻微不协调。

展开全文

事实上,根据中国优生优育协会2022年公布的调查报告,我国感觉统合失调儿童比例约为85%,且除疾病外,60%以上的儿童有很大概率出现短时间爬行或不爬行。

别小看充足爬行对宝宝的影响,效果令人吃惊

医学理论认为,在营养充足、无疾病的情况下,8个月左右可以开始爬行,一般在营养和发育的影响下,10个月左右开始爬行。

同时,世界卫生组织、联合国儿童基金会、中国卫生健康委员会、美国儿科学会等都建议,家长要让宝宝持续爬行500到800小时,具体爬行时间根据实际情况安排。

各大权威机构和专家建议,婴儿可以充分爬行,主要是因为这种锻炼对他们的发育极为有利。

的确,爬行作为一项需要大脑和小脑协调,需要运动神经和各种感觉、视觉相结合的运动,可以促进大脑的发育,提高手、脚、视觉、听觉的协作能力。

当然,既然爬行是一项运动,自然可以促进肌肉发育,增强体力,提高免疫力。只有美国儿科学会得出结论,经常爬行的孩子比疏于爬行的孩子消化能力更强。

另一个值得注意的好处是,对于只有六个月大,只会坐的宝宝来说,爬行可以解决他们因为头部动作灵活性弱而导致的视野受限的问题,不仅可以让他们自由地追求感兴趣的东西和知识,还可以增强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。

如何保证爬行利于宝宝成长?

爬行是孩子身体发育的必经之路,也是他们的生理规律。所以家长不仅不能忽视,还要通过正确、科学的育儿方法,给出最充分、最有利的爬行方案!

一、掌握正确的爬行时间。

虽然很多家长都知道“三转六坐八爬”的规律,但正如婴幼儿发展专家王所说,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规律和状态。安排学习和爬行的关键是了解孩子的实际发展情况。

小贴士:当宝宝经历了抬头、翻身、坐起,就到了爬行的时候了。通过仔细的观察和记录,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发育和经历来安排爬行。

其次,爬行前的准备也不容忽视。

当父母在7-8月份逐渐确认宝宝可以爬行时,就应该积极做好爬行前的准备,首要的是提高孩子的身体素质。

无论是给孩子更多的被动操作,比如频繁的轻抬手脚,鼓励他在躺下的时候多做手脚,从而增强手脚的力量,为爬行打下良好的身体基础。

温馨提示:还要注意培养宝宝眼、手、脚的协调能力,比如拍球、搭积木等。这样,宝宝以后爬行时,不仅有足够的体力长时间爬行,还提高了爬行的流畅度。

第三,激发爬行的兴趣。

宝宝在练习爬行时,可以在不远处放一个自己喜欢的玩具,鼓励他大胆爬行,以便拿到玩具。

也可以是父母鼓励宝宝爬到自己不远处,增加他在这个过程中的兴奋感。

最后,爬行时间要充足。

在被很多专家视为非常权威的育儿书籍《西尔斯亲密育儿百科》中提到,一岁以下的宝宝总爬行时间不能少于500小时,如果能达到800小时,就是最佳时间。

温馨提示:宝宝生病时,为了保证充足的休息,可以减少爬行时间。但在健康的状态下,如果他的体力和精力合适,建议多安排一些时间给它。

枕头育儿信息:

爬行是坐和走之间不可避免的过渡阶段,也是身体发育必不可少的环节。答应我,看完这篇文章,你会带着宝宝开始爬!

(本文图片来源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)
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