亲亲宝贝育儿网为广大婴幼儿父母提供权威科学的母婴育儿知识

那些在国外出生的“中国宝宝”后来怎么样了?答案尴尬_孩子_身份_小米

母婴育儿 2024-05-15 浏览(485) 评论(0)
- N +

大家好,我是奶爸奶豆~

最近有件事值得和你聊聊。

在一些影视剧中,你可能见过这样的场景:

国内很多孕妇临产时会选择去国外生产,甚至住在环境一般的合租房里。

在我们很多人眼里,这样的人非富即贵。

只有当你有了一定的经济条件和社会地位,才能获得这样的选择权。

但是,很多时候,我们看到的可能只是冰山一角,远远没有窥探到它的本质。

就像我的一个朋友小米,她是出国产子的孩子之一,但是现在,随着孩子的长大,她也遇到了和其他出国产子的父母一样的问题。

01.“妈妈,我到底是哪国人”

小米和老公都是中国人,但是家庭条件不错。

怀孕时,夫妻俩考虑到在国外分娩的一些“好处”,比如生个孩子,可以申请当地国籍;比如可以在当地享受到丰富的教学资源。

所以,抱着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的目标,小米去了加拿大生孩子。

后来孩子出生了,但因为某些原因,夫妻俩不得不在中国生活,于是孩子自然回到了中国。

然而,随着孩子慢慢长大,各种问题接踵而至,让小米夫妇深受困扰。

首先是孩子入学的问题。

小米的孩子因为身份问题,只能选择一些双语学校或者外国学生可以进的学校。

展开全文

当初,只是为了给孩子找个学校,小米夫妇费了好大劲,折腾了好一阵子。

其次,是孩子自身的心理问题。

因为出生在加拿大,小米夫妇把加拿大公民的认知灌输给了孩子。久而久之,他们给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种种困扰。

比如孩子经常被身边的亲朋好友嘲讽,说孩子是外国人,怎么长了一张中国脸。

再比如,孩子因为身份问题,难免被一些亲戚邻居的孩子取笑和议论。

在这样异样的目光下,孩子渐渐对自己产生了怀疑,开始变得越来越不自信,甚至害怕社交和出门。

以至于有一天,小米的孩子哭着问妈妈:“妈妈,我是哪国人?”?

看着孩子眼中的泪水,再加上骨子里渗出的自卑,小米第一次对当年的决定和选择产生了深深的质疑。

其实像小米儿子这样的事情,在很多国外出生的孩子身上并不少见。

与我们想象的不同,这些孩子很多不仅没有地位上的“优越感”,而且在成长过程中会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。

02.那些远赴国外生下的“中国娃”,后来怎样了?

英语中有一个词叫anchor boy,翻译过来就是“锚孩子”。

指出生在国外,但不是出生地公民的人。

“锚孩子”的父母就像大海中摇摆的小船。只有“锚”顺利落下,才能稳定停靠。

遗憾的是,大部分“锚孩子”的父母,因为种种原因,出生后不得不随父母回国。

慢慢成长,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考验。

①身份危机下的焦虑和压力

围绕“锚孩子”的成长,经常有质疑其身份的声音。

久而久之,孩子自己也会陷入极大的自我怀疑和焦虑之中。

“锚孩子”的父母往往引导和暗示孩子是为了“另一层身份”的自我认同。

但遗憾的是,周围的人并不能给孩子提供同样的“身份肯定”。

渐渐地,在中国人包围的生活状态下,孩子会陷入身份认同危机。

据心理学研究表明:

大多锚孩子,都会在身份危机的包裹下,影响自身的学习,甚至会产生严重的焦虑性疾病。

此外,老一辈人对自己的身份有着非常坚定的忠诚感和优越感,所以当他们意识到孙子的身份发生了变化时,也会含沙射影甚至简单粗暴地纠正子女的想法。

在这种压力下,孩子会在不同的声音中慢慢迷失自我,找不到归属感,变得更加自卑和焦虑。

②来自语言的挑战

虽然大多数“锚童”出生在国外,拥有外国公民身份,但他们并没有系统地学习过当地公民的语言。

所以即使回国后去双语学校,语言也不是“锚定孩子”的优势。

曾经有心理咨询师,在解决“锚定孩子”的心理压力时,被家长要求给孩子讲英语。

但遗憾的是,咨询师尝试用英语交流后,孩子一个字也没听懂。

在生活中,“锚定孩子”的家长经常要求孩子在中英文之间平稳切换,但显然,这对孩子来说是一种巨大的压力。

而且关键的一点是,这些孩子在与周围说母语的孩子互动时,无法流利地表达自己,很容易引起对方的排斥。

哈佛大学心理学硕士魏力接触过很多回国成长的“锚孩子”。他说:

许多锚孩子都在经历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与学习障碍。

之所以这样,是因为孩子在不同身份的冲击下,总是陷入“恶性循环”,从而影响自身的学习和成长。

语言表达和学习也是如此。

③来自父母的压力

很多父母选择出国生孩子的根本原因是希望孩子能赢在起跑线上。

带着这样的目的,为父母和孩子之间的问题埋下了矛盾的伏笔。

根据研究:

锚孩子们70%—75%的心理问题和压力,并非来自语言和身份,而是来自于家庭。

这是因为大部分主播孩子的家长都对孩子寄予厚望,甚至投资成本很高。

比如很多主播孩子的日常生活和学习都会被安排的很满:骑马、射箭、学习等等。

而在这种沉重的压力下,它会慢慢迎接自己。

比如有的主播孩子心理有问题,有的注意力不集中,注意力不集中,多动。

所以,在一般人眼里,我们看到的“优越”,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,背后可能是一地鸡毛。

这,或许,也是一种另类的“悲伤”,也是尴尬。

其实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的权利,这无可厚非。

但是,如果我们把自己的“期望”突然投射到孩子身上,可能会给孩子带来无限的压力和困扰。

毕竟我们都知道“欲戴其冠,必担其重”。

更何况,有时候,出国生孩子并不一定是孩子未来更好的选择。

最后也想问问大家,你对远赴国外生娃的这类人群,是怎么看的呢?欢迎大家留言讨论哦。

标签: